PARTY CONSTRUCTION
當前位置:首頁>黨群工作
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達到67.3%,井下瓦斯抽采利用量達到48.9億立方米,大中型煤礦原煤生產綜合能耗、生產電耗分別達到11.6公斤標煤/噸、21.2度/噸,煤矸石及低熱值煤綜合發電裝機3600萬千瓦;2017年,規模以上煤炭企業資產負債率67.8%,仍處于較高水平。煤炭庫存恢復到正常水平。2017年全社會存煤繼續下降。
3月31日11時22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發射3顆2米/8米光學衛星星座(即高分一號02、03、04衛星)。3顆2米/8米光學衛星工程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的首批業務衛星,是我國自主建造并成功組網運行的首個民用高分辨率光學業務衛星星座,代表著目前我國民用遙感衛星星座發展的最高水平。11時56分,3顆衛星成功入軌,為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護監管再添火眼金睛,開啟了天空地一體化綜合監測的新一頁。它的成功發射運行推動了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護監管手段的升級換代,將大幅度提高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全要素、全覆蓋、全天候調查監測能力,實現實時掌
在厚煤層開采中,相比傳統的放頂煤開采技術,該8.8米超大采高工作面提高了回采率和開采效率。為配套工作面安裝、回撤的需要,上灣煤礦新建2號輔運平硐、配套掘進支架專用運輸巷,為國內罕見超大斷面的巖巷和煤巷。據了解,8.8米新工作面長299.2米,推進長度5254.8米,采高8.6米,可采儲量1754萬噸。神東煤炭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李盛介紹,有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鄂爾多斯地區新增產能約1億噸,其中凈增產能7800萬噸,預計實際釋放產能在4000萬噸左右。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山西、陜西、內蒙古3個地區煤炭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6.82%。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18年,煤炭去產能目標為1.5億噸。產能向三西地區集中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信息數據部經理李盛說。
4月4日,隨著鉆機的強勁引擎在訥謨爾河南岸破土而出,中國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完成了國內首條最大控制性工程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黑河-長嶺段)訥謨爾河定向鉆穿越。在施工建設周期中,負責具體施工的管道四公司(穿越公司)參建將士克服零下40攝氏度低溫嚴寒,地質條件復雜、征地協調困難等諸多難題,順利完成主管導向孔一次、擴孔六次、洗孔七次、兩次孔洞軸線測量的施工任務。2014年5月,中俄雙方簽署了總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年供氣量380億立方米、期限長達30年的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工程是中國石油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構建我國四大能源運輸通道的重大工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司長葉玉江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準備從加強中央財政支持力度、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的方面,營造基礎科學研究寬松環境。葉玉江指出,《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對營造寬松的環境主要是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劃設計:一是加強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特別是要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二是進一步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要完善符合基礎研究規律的項目組織申報、評審與決策機制,遴選基礎研究項目時更加注重對研究方向、人才團隊及其創新能力的考察,要簡化項目任務書和預算書,落實法人單位和科研人員的經費使用
下一步,要切實增強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堅持統籌謀劃,堅持問題導向,齊心協力、狠抓落實,堅決打好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攻堅戰。記者從國資委網站獲悉,近日,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專項小組召開會議。國資委主任、專項小組組長肖亞慶在會上強調,2018年要加快解決國有企業辦社會等歷史遺留問題,基本完成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努力完成市政社區管理等職能分離移交,逐步在全國推開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工作,穩妥推進廠辦大集體改革工作。大慶油田、勝利油田、東風十堰基地、金堆城鉬礦和開灤煤礦5個獨立工礦區有序開展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解決好國企辦社會職
四川廣旺能源集團石洞溝煤業公司建設之初,始終堅持發展和生態并重,效益和環保雙贏,履行責任,服務社會,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進程中煥發出勃勃生機。初春的礦區綠意濃濃,一條謝家河如一根玉帶連接著礦區、三江鎮與樂壩鎮,讓礦區更加靚麗。他們圍繞節能減排及環保做足功課,通過采取針對性措施,走出一條由黑變綠的科技之路。購買了1000余株果樹、桂花樹、翠柏蒼松栽在礦區,在礦區邊坡種植爬山虎;清清河水歡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年1月底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透露,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制造2025的頂層設計已經完成。而中國制造2025在地方的實施也將更加注重差異化的定位和錯位發展,根據國家戰略部署,通過示范區建設,引導各省市按照比較優勢聚焦主導產業、對標國際高端領域,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此前,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路線圖(2017年版)發布會舉行。六是優化制造業的發展環境,特別是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交易性的成本等。
圍繞產業結構優化目標,加大巖土工程監測自動化、綜合工程物探技術、隧道工程信息技術等主體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進一步提高市場綜合競爭力。推進礦產勘查合理布局,以三稀元素等新興產業關鍵性戰略性礦產為重點,在資源勘探過程中堅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努力實現找礦突破。加強軌道交通監測、城市地下管網探測管理等信息系統開發力度,增強工程勘察、工程測量業市場核心競爭力。立足優化提升,高質量發展地礦經濟。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方法的研究,應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和完善監測預警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