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
從本次論壇11位演講嘉賓的發言內容來看,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王高尚、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中國礦聯原常務副會長王家華從宏觀上為礦業走出去把脈;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院長王京彬、香港國際礦業協會會長孫鐵民、北京律協資源法委員會主任欒政明則從第三方機構的角度提供相關思路和建議;關于如何防范礦業境外投資法律風險,有專家坦言:決策者要讓法律思維成為本能意識,必須將法律傳統和剛性思維融進法律應用之中。要判斷政府權力或個人權利受約束的程度。
《2016中國國土資源公報》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地質勘查投資780.84億元,比上年減少13.2%。地勘單位實力壯大后,可以在資本市場中尋找下游資產,實現收購,或者依托已成功的項目滿足條件后在創業板或主板上市,通過資本經營方式,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的重新配置,以外延方式迅速擴大自身的生產和經營規模,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的主體是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加拿大多倫多交易所
雞西市委書記康志文說,依托石墨、煤炭、綠色食品和生物醫藥這兩黑一綠一藥四大產業,雞西在保持GDP6.5%增速的同時,經濟發展質量也逐步提高。雞西煤炭產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已從最高時的80%降到不足50%。面對煤炭行業波動遺留的歷史包袱,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依然是擺在煤城雞西面前的重要任務。但隨著煤炭市場低迷,經濟下行帶來的壓力讓雞西一度舉步維艱。新動能助老樹發新芽
6月14~15日,第二屆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科技成果發布與應用會議在京召開。瞄準國際前沿,通過學習借鑒,把國際先進技術真正轉化為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緊緊圍繞新型基礎測繪、地理國情監測、應急測繪、航空航天遙感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五大業務體系建設,明確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集成各類創新資源,集中力量開展地理國情監測、海洋測繪、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等關鍵技術攻關,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移動互聯等高新技術在測繪地理信息領域的應用研究,支持位置智能感知、數據挖掘等方面的原始創新,重視對顛覆性技術創新的支持,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把科技創新能力變成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和
在探索管理體系建設中,山東三院形成并完善了市場經營、質量技術、科技創新、有效管理、人才培養、考核監督、文化價值和人文關懷的八個體系。記者注意到,山東三院在改革進程中,一直視規范化、系統化的基礎管理為重要抓手,強調要從完善相關制度入手,實現管理形式、內容和過程、結果的協調推進。在產業體系建設方面,面對業已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地質找礦、小口徑鉆探、工勘施工、水文環境、機械加工這五大產業,山東三院提出要突出管理重點,著力實現市場經營、技術質量、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監督約束和精細化管理的六方面突破。至目前,該院人才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和諧地礦建設成果紛呈。
他們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地勘工作面臨的困難,加強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升級。不久,煙臺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煙臺市海洋地質調查研究中心。與此同時,探海1號平臺模型在新疆礦業博覽會、天津國際礦業大會和青島海洋科技國際博覽會上受到多方高度關注;海岸帶綜合地質調查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在織金縣綺結河大峽谷地災隱患點治理工程現場調研時,凌月明指出,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地災防治工作,防御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凌月明強調,地方政府要積極支持正安區塊下一步勘探開發,相關單位要加快推進正安區塊頁巖氣礦業權拍賣出讓工作。各有關部門,特別是國土資源部門要層層傳導壓力,夯實基層地災防治工作責任,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6月7日至9日,國土資源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凌月明帶隊赴貴州調研。在正安縣安頁1井調研時,凌月明專門聽取了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關于安頁1井項目來源、設計施工的情況介紹,查看了井場維護情況,并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貴州黔能頁巖氣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勝利石油
把生態地球化學調查工作提高到與地質找礦同等的地位,站在服務青海省經濟發展的高度上去思考;經過精準地分析研究,該院在海東地區發現富硒土壤5000平方千米,黃河谷地一帶發現富鍺土壤1500平方千米,黃河谷地-甘都-循化一帶發現富硼土壤607平方千米、富鍶土壤430平方千米,柴達木盆地發現富硒土壤531.5平方千米,篩選出富硒植物17種。青海省地礦局日前組織召開了青藏高原北緣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成果及應用研討會。會議希望,青海省五勘院全方位向社會宣傳開放,用通俗易懂的形式、互聯網+等媒介廣泛宣傳,讓社會了解;
在重點領域方面,樹立大地質觀念,既堅持找礦突破,又要積極拓展地質勘查工作新領域,地質勘查工作主動向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環境地質、民生地質、旅游地質等重點領域轉型。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推進地質勘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全面增強地質勘查工作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明確了方向,提出了目標,啟動了加速度。二是礦產勘查開發新格局基本形成。礦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
在重點領域方面,樹立大地質觀念,既堅持找礦突破,又要積極拓展地質勘查工作新領域,地質勘查工作主動向農業地質、城市地質、環境地質、民生地質、旅游地質等重點領域轉型。日前,內蒙古自治區國土資源廳下發《關于推進地質勘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全面增強地質勘查工作對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功能明確了方向,提出了目標,啟動了加速度。二是礦產勘查開發新格局基本形成。礦業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