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油價等一些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但是這種狀況不會永久持續。地質找礦工作具有超前性,是需要提前部署的。但是,在強調創新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是發展的主要驅動力。當然,在新的形勢下,地勘工作也應該有所調整。,中煤江南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煤炭地質局)"/>
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5-02-06 10:51:17瀏覽:684
地質勘查是先行的工作, 要未雨綢繆,提前部署,不能簡單地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波動。
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加大投入尋找清潔能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在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大油氣勘探投入力度,盡量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依賴。
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當地開展地質勘查與礦產開發工作。
在新的形勢下,地勘工作應該有所調整。創新是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是在強調創新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地質勘查工作如何推進?在今年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司長彭齊鳴在接受中國礦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地質勘查市場有些遇冷,這是世界經濟大形勢和礦業發展周期波動造成的,以后會逐步回暖。但地質勘查是先行的工作, 要未雨綢繆,提前部署,不能簡單地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波動。不論當前礦業市場怎樣發展,國家該投入的還是要投入,政府該推進的還是要推進。
加大清潔能源勘探開發力度
記者:姜大明部長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所作的主題報告中指出,國土資源具有保障和約束雙重作用,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國土資源事業改革發展新路,要更加注重資源環境保護,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不斷提升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在您看來,這會給地質勘查工作帶來哪些影響與變化?
彭齊鳴:當下,我國的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新常態對地質工作帶來了一系列影響和改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常態下,地質工作在能源資源保障方面呈現出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對礦種需求的明顯變化。過去,我國在資源勘查開發方面比較注重“量”的積累,各類資源的產量增長都比較大。現在,按照新的發展模式,根據調結構、轉型升級、建設美麗中國的需要,政府在能源資源保障方面,對勘查開發的資源種類實行了管控,目的是逐步減少勘查開發易造成環境污染的資源,加大對清潔能源勘查開發的支持力度。例如,近年來按照中央的指示要求,煤炭的開發受到管控。發改委也明確指出,對于部分地區特別是東部地區,要嚴格控制煤炭勘查項目的數量。
因此,國家對礦種的需求有更加明顯的傾向性,鼓勵將更大的力量投入到尋找清潔能源中。油氣資源的勘查開發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呈現出供不應求的趨勢,特別是氣。目前“三氣”(天然氣、煤層氣、頁巖氣)開發已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們認識到, “三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將是改善國內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有效的途徑。以北京市為例,現在北京市五環以內的供暖主要使用天然氣,但五環以外及至河北省都以燃煤鍋爐為主。如果北京周邊地區冬季供暖都由燃煤轉為燃氣,那么北京地區的大氣環境一定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但是,我國目前的天然氣產量還難以滿足這樣的需求。由于天然氣勘查開發成本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國天然氣供應還很難替換煤炭,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加大投入尋找清潔能源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國在能源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加大油氣勘探投入力度,盡量減少對煤炭資源的依賴。
對經濟欠發達地區實行差別化政策
記者:在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減少對煤炭資源的勘查開發無疑是正確的選擇。但我國是一個煤炭資源比較豐富而油氣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尤其在西部及一些欠發達地區,還面臨著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盡快脫貧致富的重任。因此,在這些地方,就資源的勘查開發,恐怕也有一個統籌兼顧、因地制宜的問題。對此,彭司長是怎么看的?
彭齊鳴: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重大戰略的一部分,我們必須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在地質勘查工作特別是礦產勘查領域,也必須把環境與生態保護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這個問題上,關鍵是要處理好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找好平衡點。我們認為,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是可以實現的。對于資源勘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同地區和不同礦種上區別對待,實行差別化政策,不能簡單地一刀切。
在西部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或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主要依靠傳統畜牧業和農業,產業發展空間較小,發展速度一般都比較緩慢。在這些地區除了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以外,引進發展其它產業也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充分考慮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適當地開展地質勘查與礦產開發工作。例如,一些地區有比較豐富的煤炭資源,同時煤炭中煤層氣含量也較高。在這種條件下,可以通過勘查開采煤層氣的方式發展新產業。這樣可以一舉多得:一是讓當地的居民享受使用煤層氣這種清潔能源帶來的便利與健康;二是給當地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會,提高財政收入;三是減小了今后煤炭開發中的瓦斯爆炸危險。這幾個方面都會帶來民生的改善,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當然,這樣做需要有條件,尤其是技術水平要高,成本要低,否則難以形成產業。目前,油氣勘查開采對技術裝備的要求較高,成本也高;開發天然氣與開發煤炭資源相比成本高,投資大,勘查風險也大。在這樣的條件下,推進“三氣”的開發利用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體制機制創新和技術創新。
開發資源是加快經濟增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目前,大部分國家在能源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已達成共識,即在對環境不造成太大影響的條件下,對能源資源進行合理開采,并把這些能源資源逐步轉化為清潔能源。這對于我國來說,特別對于一些老少邊窮地區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油氣、鉀鹽等資源有90%以上都分布在邊遠、欠發達地區。如果這些資源得到開發利用,不僅能改變當地單一的產業結構,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同時還能逐步向清潔能源轉化。
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做好創新
記者:近兩年來,受到宏觀經濟的影響,礦業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國內礦產勘查市場遇冷,對于地勘行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因此有人說,我國地質工作的春天過去了,地質找礦前景不看好。您怎么看待這種說法?還有必要投入地質工作嗎?
彭齊鳴:地質勘查工作是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目前最重要的服務內容還是找礦,即解決資源保障問題,尤其是提供油氣資源等重要礦產資源的保障。
雖然目前油價等一些礦產品價格持續下跌,但是這種狀況不會永久持續。地質找礦不能盲目地跟著礦產品市場的周期而波動。地質找礦工作具有超前性,是需要提前部署的。因此,不管市場上礦產品的價格走勢如何,國家和政府對于找礦工作的支持與投入力度都不能隨意縮減。實際上,盡管近幾年隨著礦產品價格的波動以及礦業形勢的變化,社會資本對地質找礦的投入有所減少,但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央財政用于地質找礦的投入始終沒有縮減。
當然,在新的形勢下,地勘工作也應該有所調整。創新,包括管理創新和技術創新,是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但是,在強調創新的同時,還要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系。新中國成立至今,地質找礦工作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和好方法,這些傳統的、優秀的東西不能丟掉,丟掉了就等于丟掉了根,創新也就成了無源之水。近年來,許多地質工作中的好傳統被忽略了,不按地質規律辦事了,這樣的“創新”實際效果并不好,甚至是負數。因此,地質勘查工作要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基礎上做好創新。
值得強調的是,對于地勘單位來說,要在目前項目相對較少的時期抓緊推進專業結構調整,練好內功,抓好能力建設。同時,管理部門和作業單位要更加重視質量管理,把地質工作質量搞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