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5-01-26 08:19:45瀏覽:743
編者按:
?
?? 近年來,關于煤炭的戰略定位、發展方向和利用方式引起廣泛關注,在經濟發展、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等眾多領域,煤炭成為關注的焦點和爭論的核心,需要用發展的觀點、科學的方法,客觀分析煤炭面臨的問題和矛盾,創新煤炭發展思路。為此,中國工程院設立《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重大咨詢項目,組織30余位院士,400余位專家,對煤炭全產業鏈的開發輸配、轉化利用、節能減排、環境影響、技術經濟等重大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形成一些重要認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項目負責人謝克昌院士專門撰文介紹相關研究成果。
??? 國情:煤為基礎是中國能源發展的基本現狀
??? ——必須高度重視煤炭在能源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我國能源稟賦的特點是“富煤缺油少氣”,煤炭生產和消費在一次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始終保持在70%左右,在能源發展中長期居于主體地位。在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煤炭消費量仍將適度增長,預計我國2030年煤炭消費達到45億噸峰值,占一次能源消費比例在55%左右,煤炭的基礎地位不能動搖。從世界范圍來看,盡管天然氣、核能及可再生能源較快發展,但煤炭的地位并沒有減弱。BP2014《世界能源統計年鑒》表明,過去10年煤炭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一次化石能源,其消費比例從2004年的27.2%增長至2013年的30.1%。第22屆世界能源大會認為,2050年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能源構成的基礎。
???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不能簡單理解為“革煤炭的命”
??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是我國能源安全戰略的核心內容,目的是抑制不合理的能源需求,促進供應體系的多元化,并通過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加強國際合作,全方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能源革命涉及因素多,需要綜合考慮資源儲量、產業布局、產業基礎、經濟效益、環境生態等方面。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需要與傳統能源統籌規劃,能源結構升級和能源替代問題需要循序漸進。能源革命不只針對煤炭,后煤時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能源發展方式不能簡單模仿國外經驗,要從國家戰略利益和能源安全考慮,加快培育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煤炭清潔高效技術和產業,贏得發展主動權。
??? ——著力解決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重大問題
? 從現實和發展的角度看,煤炭開發利用涉及以下10個重大問題:開發戰略布局、開發總量控制、低品質煤開發利用、輸煤輸電協調發展、燃燒與氣化技術路線、先進燃煤發電發展方向、現代煤化工發展、煤基多聯產系統發展方向、高耗能行業節能、煤炭利用污染物控制與碳減排等問題,這些問題涉及煤炭全產業鏈。通過戰略決策、技術創新、產業導向、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全面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是可行之策。
??? 思路: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
? 將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作為實現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核心環節,按照“科學開發、全面提質、先進發電、轉化升級、輸配優化、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的總體要求,推進煤炭生產由以需定產向科學開發方式轉變,推進煤炭粗放供應向對口消費轉變,推進燃煤發電局部領先向整體節能環保轉變,推進傳統煤化工向現代煤化工轉變,推進長距離輸煤輸電獨立發展向協同發展優化輸配轉變,推進煤炭開發利用向技術、結構、管理綜合節能減排方式轉變,推進煤炭產業發展由資金和資源推動向以技術創新驅動為主的方式轉變,逐步實現煤炭開發利用方式的清潔化、高效化,全面提高煤炭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煤炭開發利用與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增強我國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支撐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 八大重點措施
??? 1.大力推進煤炭科學開發
? 建立科學產能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全面推進以煤炭安全、綠色、高效開采為目標的科學開采,提升科學產能比例。按照“符合標準準予開采,新建礦井達標建設,不達標準升級改造,不可改造強制退出”的思路,煤炭開發總量控制在45億噸以內。保持現有1/3達到科學產能標準的礦井,改造1/3未達標礦井,逐步淘汰1/3落后和不可改造產能。到2020年,科學產能達到32億噸,比重達到70%。到2030年,科學產能達到39億噸,比重達到85%。按照“保護與減輕東部,穩定開發中部,加快開發西部”原則,大幅增加晉陜蒙寧甘區科學產能,推進新青區煤炭科學開發,加快東北區中小煤礦整合改造,推進華南區煤炭安全開發。
??? 2.全面提高煤炭供應質量
? 入選1億噸原煤,可減少SO2排放量100萬噸~150萬噸;發電用煤灰分每降低1%,每度電標準煤耗減少2克~5克,每年可減少CO2的排放量約1500萬噸~3750萬噸。按照潔配度即煤炭質量和滿足用煤設備煤質要求的程度測算,每億噸標準煤潔配度提高1個百分點,年可節約17萬噸標準煤,減排SO2約1.1萬噸,減排CO2約38萬噸。目前我國商品煤潔配度為25%,而美國高達60%。要推行煤炭全面洗選,全面提升煤炭潔配度水平,推進煤炭分質、分級利用,減少無效運輸和污染物排放。2020年,商品煤潔配度達到42%,動力煤入選率達到70%,煤炭提質加工比例達到70%,電力用煤占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55%以上。2030年,商品煤潔配度達到54%,動力配煤基本實現精細化配煤,煤炭提質加工比例達到80%,電力用煤占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60%。
?? ?3.整體提升煤炭發電水平
? 從能量轉換效率、環境影響和投資成本等方面分析,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IGCC)、超超臨界發電和分級轉化發電各具優勢,要因地制宜、統籌發展。繼續加大超(超)臨界燃煤機組比重,積極推廣超臨界循環流化床鍋爐,積極推廣熱電聯產,科學規劃和建設大容量熱電機組,逐步淘汰亞臨界以下低參數小機組。到2020年,超(超)臨界燃機組比重超過40%,燃煤火電機組平均供電煤耗310gce/kWh。到2030年,超(超)臨界燃機組比重達到60%,平均供電煤耗300gce/kWh。大力推進清潔高效煤炭發電技術研發和工程示范,積極開發二次再熱和700℃超超臨界機組。
??? 4.有序推進煤炭轉化升級
? 現代煤化工是我國煤炭清潔利用的重要途徑。要統籌考慮各種煤化工產品的市場需求,將煤耗、水耗、能效和環保指標作為發展的優先指標,建設大型煤化工示范園區。優先在內蒙古、新疆、陜西等省區發展現代煤化工,嚴格限制在煤炭凈調入地區和水資源匱乏地區發展煤化工。推進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并重轉變。爭取2020年前,啟動一批不同路徑的煤基多聯產系統示范,為多聯產技術產業化奠定堅實基礎。發展石油替代產品,力爭2020年和2030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保持在60%左右。
??? 5.統籌優化煤炭輸運模式
? 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水平條件下,輸煤輸電綜合平衡點在1800千米~2000千米左右,要按照輸送能效、成本、能源流向、環境、水、土地資源因素綜合決策。山西、蒙西、寧夏等煤炭基地距離中東部負荷中心較近,輸電有一定優勢,應考慮輸煤輸電并舉。新疆地區實施遠期輸煤為主,近期輸煤輸電并舉,輸送煤制化學品、煤制油及甲烷為輔的戰略。加快建設寧東送浙江、錫盟送江蘇、內蒙上海廟送山東等輸電通道。加快建設“西煤東運”通道和直達中南、直達華東、直達川渝等的煤炭運輸干線。2020年,主產區輸煤輸電比重由2010年7.6:1調整到3:1~5:1。
??? 6.強化煤炭行業節能減排
? 我國單位能源產出效率與世界平均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節能是比開發更為優先的能源,必須倡導節能為本的理念,更加注重應用端節能。初步測算,應用端節約1噸標準煤,相當于供應端減少3噸標準煤。在煤炭消費強度高、大氣污染嚴重的區域,強化區域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積極推進電力、鋼鐵、建材、化工、有色金屬、造紙和紡織等高煤耗行業的低成本、低能耗和低排放生產,深挖節能減排潛力。高度重視煤炭利用污染物控制和碳減排問題,加強碳減排技術及其他污染控制技術開發和應用。
??? 7.提升煤炭科技創新能力
? 加快建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科技支撐體系,爭取在10至20年內使我國煤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實施煤炭清潔高效開發利用重大工程,重點突破煤炭資源勘查、安全高效綠色開發、煤炭提質、先進煤炭燃燒和氣化、現代煤化工、先進輸電、煤炭污染控制、節能等一批核心技術,著力突破一批重大成套裝備。積極跟蹤世界煤炭技術進展,大力加強國際煤炭技術合作交流,促進創新技術的集成優化。
??? 8.加強煤炭開發利用宏觀政策調控
? 統籌考慮電煤基地、鐵路規劃、電源布局和電網規劃。加強對煤炭輸配準入資質的監管。健全煤炭成本核算制度,完善價格形成機制。推進煤炭清潔轉化利用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強化能效管理和監督,完善節能評估、節能考核、節能監督制度。加大節能專項資金支持力度,對重點節能技術研發、節能工程給予補助或貸款貼息支持。制定科學合理的污染排放控制標準體系。
(作者為《中國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戰略研究》項目負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