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4-10-28 08:36:35瀏覽:771
當前我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地下管線老化、內澇嚴重、“馬路拉鏈”、污水垃圾處理不到位,等等。住建部將在未來三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著力改變這種狀況。
10月18日,在全國城市基礎設施經驗交流會上,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強調:在城市新區建設綜合管廊是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重要途徑,并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同時,針對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問題,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
城鎮化
催生嚴重“馬路拉鏈”
“好端端的街道,動不動就被莫名其妙地挖開,折騰一陣后又被填上;過段時間后又翻個底朝天。"晴天塵土飛揚,雨天遍地泥漿"。”家住山東臨沂(樓盤)市紅旗路上的李桂強先生告訴《中國聯合商報》記者,最近他上班經過的兩條道路又在整修,這樣的“拉鏈馬路”不僅堵塞了交通,使出行艱難,還使花費了巨額財政資金,真是勞民傷財。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設與改造工程日漸增多,雖然城市的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發生了大變化,但是道路上那種挖了填,填了又挖的“拉鏈馬路”現象卻屢見不鮮。
所謂“馬路拉鏈”是指為了鋪設供水管和通訊線纜等各種基礎設施,城市道路像拉鏈一樣不停地開開合合的現象。這種“馬路拉鏈”現象不僅嚴重影響市容和市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造成巨大浪費。
另外,各種管線重疊交錯,雜亂無章,由此導致管線重復開挖屢見不鮮,安全問題日益增多。輕者造成停水、停氣、斷電以及通訊中斷,重者引起危險氣體泄露、燃氣爆炸等災難性事故,嚴重影響城市正常運轉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住建部官網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8大類20余種管線;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30多個職能和權屬部門;按照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投資、規劃、建設、運行維護、應急防災等5個管理階段。
“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正常運行的物質基礎,水、電、路、氣、暖等設施,是民眾每天都需要的公共服務。”在10月18日,在全國城市基礎設施經驗交流會上陳政高強調,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就沒有城市生活,就沒有新型城鎮化。
住建部
發力“綜合管廊”建設
在城市新區建設綜合管廊是解決“馬路拉鏈”問題的重要途徑。陳政高在10月18日表示,我國已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全面啟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對于有條件的老城區,可以結合市政路改造,把各種地下管線盡可能規劃布置在步行道或其他空間下。
針對各地頻發的“逢雨必澇”、市內“看海”狀況,陳政高表示,城市建設既要重視面子也要重視里子。對于引發市內排水難題的雨水問題,官方則鼓勵換一種思維模式,由排到蓄。
在垃圾回收問題方面,陳政高稱,垃圾是資源,是城市“礦產”而不是“包袱”,必須大幅提高垃圾回收率。“通過創新體制和機制,垃圾分類和回收不僅不會增加負擔,而且還可能減輕財政負擔。”陳政高指出,到2015年,每個省份建成一個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城市,3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
在污水處理方面,陳政高指出,不僅要把污水處理好,還要提高中水回用率。優化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實現分散化,均衡布局,降低中水回用成本。這樣不僅解決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還可以利用出售中水的資金,補貼污水處理的費用。目標是到2015年,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
另外,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許多矛盾集中在資金上。對此,陳政高表示,要進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價格形成、調整和補償機制,打破“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吸引社會資本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明確政府和企業的契約關系,努力培育一批大企業、名企業,進行連鎖經營、專業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