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4-09-10 10:11:54瀏覽:947
結合最近中國提出的業績考核告別“唯GDP論”,可以看出來,中國對于能源資源、環境保護已經開始實施頂層設計,這是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海納百川的智慧的。
確實,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當前面臨著資源過度使用而帶來的環境問題,以灰霾為典型的大氣環境成為環境問題的核心。而形成環境等社會問題的根源則是中國迅速增長的物質和能源需求與日益嚴重的資源短缺、能源枯竭、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
如何解決問題?如何化解矛盾?中國正在努力!
中國從進入“十二五”,就開始對煤炭消費強度及總量逐步實施控制,以期能夠逐步改善環境,且從國家戰略的層面考慮,計劃以此為契機引領并促進能源結構調整,提高清潔能源比例,實現煤炭行業從量的增長到質的轉變。
目前最具有綱領性的文件是在2013年9月份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明確提出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要求制定國家煤炭消費總量中長期控制目標,實行目標責任管理。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須知,要使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在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是需要付出經濟代價的。結合最近中國提出的業績考核告別“唯GDP論”,可以看出來,中國對于能源資源、環境保護等已經開始實施頂層設計,這是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海納百川的智慧的。
當然,煤炭總量控制只是減緩大氣污染的第一步。目前的煤炭總量控制只是完成了對于外部煤炭資源消費的削減。第二步需要完成的應該是對于“散煤”燃燒的控制。中國主要耗煤行業的耗煤占原煤的70%,與美國、德國等世界發達國家的98%以上相比,差距很大。也就是說,剩余的30%處于散燒狀態,這部分煤炭如何實現工業利用,是需要認真對待的。第三部需要完成的是提高工業耗煤向電力行業的集中度。中國發電耗煤占50%左右,而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的發電耗煤則占到了85%以上,其余耗煤行業需要的能源則由發電提高。第三步是否能夠實現是中國改善環境質量的關鍵。
所以,煤炭確實是中國形成當前環境問題的關鍵,但是作為一次能源的煤炭自身不是錯誤,能夠產生錯誤的是對于煤炭的使用方式或消費思路。為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在煤炭消費占全球48.2%的中國,實行能源消費總量控制與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是應該的。但在此前提下,如何實現煤炭消費結構的合理布局?什么樣的煤炭消費方式更有利于我國環境質量的改善?這是煤炭消費的核心問題。為達到環境改善的目的,我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的突破口應該在非電力行業,實現合理的煤炭消費流。
雖然中國在煤炭控制方面已經邁開了第一步,但是后面的路程還很艱難。當然,任何政策的制定都是需要實踐檢驗的,只要在實踐檢驗過程中,及時修正偏離實踐的部分就可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