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4-09-09 08:55:01瀏覽:893
國土資源部巖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研究人員近日對吉林紅旗嶺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進行野外實地調查。
? 通過測量地表巖體露頭詳細地質剖面、巖體巖相觀察、采坑和井下觀察與系統采樣,結合前人已有測試分析數據,研究人員認為吉林紅旗嶺巖漿銅鎳硫化物礦床表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紅旗嶺含礦巖體中的含礦巖相以斜方輝石巖為主,橄欖巖相相對不太發育,鋯石U-Pb年齡對比發現三個巖帶基本是同期同構造背景巖漿作用的產物,只是鎂鐵-超鎂鐵質巖體所侵位的圍巖存在差異,可能是是否硫飽和的一個因素;二是在紅旗嶺鎳礦區外圍,還發育有多個鎂鐵-超鎂鐵質巖體,這些巖體的含礦性評價及找礦潛力是延長吉林紅旗嶺鎳礦資源服務年限的重要資源保障。
據了解,吉林省紅旗嶺鎳礦區中的7號巖體和1號巖體是在1960年先后被發現并開發利用的,當初是除了金川以外的中國第二大鎳礦,全礦區累計探明鎳金屬資源量達28萬噸。隨著近半個世紀的開采,保有儲量已寥寥無幾,也被列入中國首批危機礦山。吉林紅旗嶺鎳礦區發育三條鎂鐵-超鎂鐵巖帶,現在開發利用的也僅是Ⅰ巖帶,其他Ⅱ、Ⅲ兩個巖帶與Ⅰ巖帶的關系及含礦性特點并不清楚,嚴重制約了紅旗嶺鎳礦區的找礦潛力。
本次國土資源部巖漿作用成礦與找礦重點實驗室在礦區開展研究工作取得新認識,這無疑將極大推進吉林紅旗嶺鎳礦床的研究水平和找礦實踐,并可深入探討三個巖帶的成礦構造背景與形成過程,更為重要的是可更好拓展區域找礦工作,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