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發布時間:2014-09-05 10:20:03瀏覽:1382
“一個能源大國一定是制造強國?!惫ば挪垦b備司副司長李東在近日舉行的2014中國(北京)國際能源峰會上表示,目前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正在制定《中國制造強國2025規劃綱要》,提出包括重點發展重大技術裝備在內的“1+10”的規劃體系,同時啟動了《關于加快推進新時期的重大技術裝備的指導意見》。???
“2025年進入第二方陣,2035年進入第一方陣,走到世界前列?!痹瓩C械工業部副部長陸燕蓀透露,《綱要》給出了中國進入全球制造強國行列的兩個“時間節點”。此舉被外界普遍解讀為中國未來10年邁向制造強國、打造經濟“升級版”的“航母”正式下水,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的現狀。
“從指標體系上看,現在第一方陣是美國,第二方陣是日本,中國仍然處于第三方陣?!闭珀懷嗌p所說,海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花費三千億美元左右用來進口重大技術裝備,據初步測算,這筆費用和國內生產重大技術裝備的總額比為1.37:1,其中90%的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等都要依賴進口。
“我們的龍頭企業在規模、尤其在技術創新能力上,與歐美大集團比還難以望其項背;許多高端裝備的元器件至今無法做到國產化,令主機面臨空殼化發展。”李東分析,高端能源裝備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關鍵零部件發展滯后、缺乏擁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是掣肘我國能源發展的三個關鍵因素。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用的都是國外設備,談何制造強國、何來能源安全?31年前,國務院頒布《關于抓緊研制重大技術裝備的決定》,同時成立國務院重大技術裝備領導小組,扭轉了我國能源等國家重大工程所需的成套裝備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今天,一些民企的崛起讓人們看到中國裝備制造業未來的曙光。